阳刚猛男败给了娘炮,那又怎样?
发布日期 : 2021-12-10 18:07:18
众所周知,我们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就没演过“正常人”。
当然,角色的性取向上也经常剑走偏锋......
最近,卷福与澳大利亚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合作,出演了一部类似《断臂山》的牛仔故事。
简·坎皮恩上次的战绩是在1993年的戛纳,用《钢琴课》和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平分了金棕榈。
故事发生于1925年蒙大拿的一个西部农场之中。菲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与乔治(杰西·普莱蒙 饰)两兄弟共同经营着一个农场。
后来,乔治娶了一位寡妇罗斯(克斯汀·邓斯特 饰),她的儿子皮特(科蒂·斯密特-麦菲 饰)也搬入了农场,原本兄弟俩的农场生活被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改变。
菲尔是农场的男性领袖,他认为寡妇罗斯欺骗着兄弟乔治的感情,对她百般刁难,却对寡妇的儿子产生了一种危险的情愫。
如果是抱着一个看“新《断臂山》”的期待,或者西部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去看《犬之力》,你必会失落。
《犬之力》的同性不伦之恋,只是整部电影的点缀。
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男权从头到尾都落空的欲望狩猎,呈现出来的其实是“女性凝视”之下的父权社会。
一、软弱的老男人
从个人情感出发,我喜欢《钢琴课》,但不喜欢《犬之力》。
电影里这些软弱的老男人,实在让人“厌男症”发作。
坎皮恩的这部电影,到处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克制,低饱和度的摄影将整个西部都笼罩在冷色的灰黄之下。
同性因素只是一种暗处的撩拨,表现形式十分隐晦。菲尔第一次见到皮特做的纸花,用手指戳动花芯,他抚摸故友的马鞍,仿佛在抚摸雄性的脊背。
最具情欲的画面,只是二人抽同一支烟的暧昧氤氲在封闭环境中,下一秒导演却用拥挤奔腾的马群展现耳鬓厮磨的近距离接触。
那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呢?
并不在于它并没有展现浓烈的同性之爱,我只是喜欢不起来这部电影中的人物。
这些在西部放牛的男性粗枝大叶,不爱洗澡,爱说脏话,不懂礼貌,对整洁的绅士和精致的事物嗤之以鼻,唯一的娱乐方式是跟妓女跳舞饮酒作乐。
要多少缺点有多少缺点。
尤其是他们的领袖菲尔,睡觉不换衣服不脱衣服,每天起床他都满面满头的油光。
其实,菲尔并不是真正的大老粗,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古典学系,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还擅长乐器。
他故意不修边幅、行为粗野、言谈粗俗,是因为他屈服于阳刚的男性认知。
导演也用音效巧妙刻画出了他的性格,伴随着菲尔的音效是粗犷、暴躁、带有控制欲的声音
马靴踏物的声音,桌椅挪动的声音,火柴燃烧的声音,刀割牛皮的声音,歇斯底里的咆哮。
所以,菲尔的软弱体现在哪?
传统的阳刚男人,对同性恋的恐惧是一种默认的规则,他害怕成为被“插入”的对象,这会导致他们失去男子气概。
所以,拥有着同性恋倾向的菲尔展现了对同性的恐惧——恐同即深柜:
当皮特误入他的私人区域并发现他的《健身文化》杂志时,他大发雷霆;
一个不敢承认自己的情感取向的人,也太软弱了,这是一种危险性更大的“隐性软弱”。
从坎皮恩给出的几个画面可以看出,《健身文化》宣扬男性强壮的肌肉体魄,并且将体弱视为一种男性的原罪。而收藏着这份杂志的菲尔也必然坚信这一观点。
他用苛刻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弟弟乔治和皮特,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强壮的体魄,缺少了男子气概。
而他对于作为女性的罗斯,有着明显的猜忌和提防。
通过改造自己和形塑他人,才能成全他过度阳刚化的目的。
这种病态的厌女和对阳刚男性的过度崇拜,不仅是菲尔的问题,也是西部父权社会的问题。
再来聊聊乔治的“显性软弱”。
他是一个很“虚”的男人。
又胖又懒,又爱搞表面上的名堂,穿着西装,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
很明显,他是阳刚的牛仔们暗中讽刺的对象。
但毕竟他是农场主,在这种社会体系的压力下,他必须另辟蹊径展示自己的男子气概。
自己不行,就靠外力——将妻子变成邀功的工具,通过炫耀妻子,博得其他男性的尊重,却从没有想过怎么提升自己。
二、狠毒的少年郎
皮特,看起来很软。
但到最后,他比谁都狠。
受到菲尔给他带来的委屈之后,他还会哭。
他如同风中摇曳染血的小麦,飘摇不定,易折易伤,但麦芒也会无声无息地刺伤皮肤。
围绕皮特的音效,都是优美的、忧伤的、平静的。
不过,这个具有严重俄狄浦斯情结,极端恋母的男孩,会为了母亲做出任何疯狂的事。
他听母亲的话,在母亲面前表现的人畜无害,当他发现改嫁后的母亲过得不好时,他内心就开始筹谋起来。
所以,看似柔弱的皮特,有着一套无可撼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
一日他从野外抓回只兔子,家中女眷甚是喜爱。结果镜头一转,兔子躺在桌子上,已被皮特解剖。
他的解释是:“要当医生就得练习解剖啊!”
这一意料之外的转折向观众告知,皮特的软弱只适用于母亲。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除了变化成各种野兽勾引美女,对长得俊美的少年也不放过。
有一天,他趁着伽倪墨得斯在伊达山上放牧,化为一只神鹰将其掳上了奥林匹斯山,赐予了他永恒的青春,于是两人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最后让宙斯还将他化为水瓶座。
这就是古希腊时期贵族“美少年之恋”的变体。
成年男子与青少年男孩之间,长者教育少年知识并且带他进入上流社会,这是一种亦师亦友亦情人的关系。
在影片中,菲尔不知不觉已经把皮特当成了自己的“美少年”,而且这种不知不觉,还有先例。
因为从前的菲尔与布朗科·亨利,就是长者对少年的提携。
布朗科只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从没在影片中出现过,却是牛仔们在餐前酒后都会提到的精神领袖。
“布朗科骑着一匹老马在街上从酒吧的桌椅板凳堆成的障碍物一跃而过。”
但是让一匹老马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布朗科被塑造成了神话。
布朗克教育菲尔,男人是用耐性和磨难锤炼出来的,为了迎合偶像的希望与爱,布朗克才开始培养着自己的男子气概。
所以,他不能做出有损父权地位的事情,不能暴露出一点自己的性取向。
同样的,皮特和菲尔之间的关系,是菲尔想延续的美少年之恋,菲尔把皮特当成了曾经的自己。
菲尔一边捉兔子,一边盯着彼得,说出一句暧昧又得意的“我捉住你了,小混蛋”;
但这些只是菲尔的“一厢情愿”,从外冷到里的皮特,只是在伪装自己的生存之道,他的目的是杀死这个对母亲不敬的男人。
最后,即将成为另一男性传说的菲尔,极其窝囊地被自己的美少年“设计”,死在了伤口感染上。
从男性的软弱、对同性的恐惧,再到男性神话的崇拜,坎皮恩克制的手法并没有将人物的塑造趋于扁平。
这部电影中成功地将男性角色死死压在女性视角之下,将男人们的缺点毫不遮掩地暴露出来。
立于父权社会,讲的是男人的故事,却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观察和批判,细腻敏锐地捕捉男性在外表之下藏匿的缺陷。
坎皮恩虽然在这部电影中只设立了一个戏份不算多的女性角色。
丈夫乔治是个粗线条的呆板男人,她在蒙大拿荒原上被冷落、折磨,直至沾染酒瘾,精神错乱。
她并不讨喜,但她为“女性主义电影不一定要讲女性”打造了一个完美范本。
头脑清醒,城府深厚,看似柔软的皮特,把自己献祭给了母亲的敌人菲尔,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精心谋害。
那又怎样?
说到底,是欲望被压抑后的反噬。
在这里,所谓的娘炮、猛男、懦夫、底层女等,都不过是封闭男权社会下的标签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