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发布日期 : 2021-12-10 17:54:54

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名,你会想到什么?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我想到的是:拿刀的兔子,在夜色中杀人。

我们会说“可爱的兔子”,“活泼的兔子”,却不会去说“杀人的兔子。”

兔子这种可爱没有攻击力的动物,很难与“施害者”的角色联想到一起。

但是却很容易和柔弱的女性联系在一起。

在本片中,“兔子暴力”实则是一个“弱者暴力”的概念。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和这个概念有关的,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011年南京母女绑架杀人案”。

一个欠下高利贷的母亲教唆不满十六岁的女儿合谋绑架勒索杀害了女儿的同学。

母亲欠了七十万的高利贷,走投无路想出了绑架有钱人家的孩子进行勒索的办法。

她让女儿在学校物色绑架的对象,找出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

女儿稀里糊涂的就听了母亲的话,顺利把同学骗到了深山里。

母亲先用变声器给同学的父母打电话,索要三百万的赎金。后又向前夫(女儿的父亲)打电话,索要一百万的赎金。

更让事件无法控制的是,两母女在意外及慌张的复杂情绪中,女同学被失手沙海。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看起来柔弱的母女,却谋划了这样一出残忍案件。

本片《兔子暴力》(我认为)就改编自这个真实案件。

对此,导演解释的是:

关于绑架的社会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起,这只是一个灵感来源罢了。

不可否认,影片中的剧情和真实事件起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相似度。

至少整个犯罪的人物和主线剧情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说这就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倒也没有大改,只是改变了受害者父亲的形象。

有不少观众说这是在丑化受害者父亲,洗白主谋母女。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我认为洗白倒是不至于,不过受害者父亲的形象确实有丑化的嫌疑。

真实案件中的父亲对女儿很好,每天亲自接孩子上下学,亲手做一日三餐。

而电影里的受害者父亲酗酒家暴,凶神恶煞。

真实案件里的受害者父亲在女儿被杀害后,得了抑郁症,在悲痛的折磨下无法正常生活,身体也每况愈下。

我们无法想象受害者亲属在看到这部电影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但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我知道文艺改编确实有自由度,但是也应该考虑到伦理道德底线。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并且据我了解,在真实事件中,母亲只用了两三个小时的审讯,就把全部案件交代完了。

而十六岁的女儿则独自扛了八个小时。

她一直在掩盖真相,企图拯救她的妈妈。母爱缺失了十几年的女儿,压抑的情绪在这件事情上爆发了。

她用尽全力想帮助妈妈,保护妈妈,因为她不能再失去妈妈了。

如果影片能把这个拍出来会更好。

女儿对妈妈的复杂的情感就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影片的结尾是母女俩人归案了,然而导演用的却是字幕来交代整个结尾。

结尾的水青在一片缥缈的光影里说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梦。

我一度以为这是水青的幻想,以为接下来会有什么反转。

然而突然而来的字幕直接就交代了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到猝不及防。

虽然很多结束得很突然的影片会让人意犹未尽甚至引人深思,但是用在犯罪主题中就很突兀,特别是犯罪类的主题却还要带点文艺的片子。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结尾字幕一下子就把整个影片的中心思想交代了,意思就是我国的公正法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杀人犯。

观众们本来就被突如其来的结尾看懵了,结尾字幕的概括更不可能让他们觉得意犹未尽或者值得思考。

可能导演也不知道后面该怎么拍,也可能是为了过审。

犯罪的部分拍的有些业余了,就是完完全全照着真实事件拍的犯罪剧情线。

但是如果没有犯罪,这就是一个彻底的文艺片了。

然而结尾的字幕又让影片铺垫的“文艺”荡然无存。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导演表示,在拍摄这部影片要表达的初衷和核心是,女性的情感。

女性情感在影片中我认为总体能看出来的有三个:母女情、姐妹情、以及曲婷和水青的暧昧

母女情就像水青对母亲莫名其妙的信任和依赖,没有说服力。

就像金熙所说的那样:一个抛弃了你十六年你的人,你凭什么依赖她?

母亲对女儿的爱在影片中也并没有具体的剧情来铺垫情感。

至少母爱是没有的。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再说姐妹情,四个女性聚在一起,也莫名就成了很要好的好姐妹,影片简介中四个姐妹组成的“青春兔子帮”在电影里一次都没有提到。

而且这四个姐妹从头到尾举行的实体活动只有在隧道的那次“蹦迪”,没有足够的剧情来渲染她们之间的联系。

就只告诉观众她们是很要好的姐妹,但是却没有告诉观众为什么。

人物的动机和联系都处理的不是很好。

我知道其他两个女孩儿的原生家庭都不太好,而曲婷一个母亲的形象可能会让她们感到温暖云云。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然而曲婷的形象也并不是一个温暖母亲的形象,她比水青更像一个小孩子。

她风情万种,甚至有些轻浮浪荡。她们能从曲婷这里的得到母爱吗?不能。

从她欠赌债,在女儿小的时候抛下她离开。就已经立住了一个“和好母亲毫无关系”的形象。

我承认万茜的饰演的曲婷非常美丽,但是风尘味确实有那么一点重了。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不知道是导演就是想塑造这样一个“曲婷”,还是“曲婷”本来就是这样。

最后说曲婷和水青的暧昧。

很多的观众都看的出来她们两个之间的某种特殊感情。

我也说到过曲婷的形象本来就不像一个“母亲”,而且比水青还更“幼稚”。

两个人之间延伸的莫名的情愫就非常不可言喻。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女性的情感是非常复杂,但是影片中导演只拍出了局限于四个女性中的几种。

并且这几种情感也都没有足够的剧情来铺垫,来说服观众。所以我并没有从影片中看出导演的创作初衷。

我反倒觉得导演突出的点都在母女犯罪的部分上。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而且我发现国产犯罪影片越来越喜欢定位在南方潮湿的城市了。

特别是川渝等地区。

四川的方言、灰暗的工厂、阴雨连绵的天气,几乎成为了华语犯罪片的必备元素。

一部文艺片的诞生,也好像和废弃的旧厂子,破旧的老房子,支离破碎的家庭,风尘女子不可明喻的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好像只要达到这几个点,就可以说是文艺片、犯罪片了。

这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标志。

母亲带着女儿犯罪,就叫《兔子暴力》?

这个标志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标配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定位在川渝地区不好。

在这部影片中的攀枝花地势高低不平,跨江大桥和滚滚江水确实让电影有一种雾气蒙蒙的梦幻感。

但是如果国产文艺片、犯罪片一直这样“标配”下去。

那国产电影也就失去某种新意和创造力了。